欢迎登录本站!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市情概览 > 自然环境

乌兰察布市商都县的地质

发表时间:2017-06-19 13:34:56来源:《商都县志》 保存打印关闭

一、地层类型

商都县地域是全国大型地质构造—阴山(E-W)褶皱山系东端和大兴安岭(NE-SW)褶皱山系西南端交叉带的组成部分。其位置在天山—兴蒙地槽系的中部,即内蒙地槽之南缘,与华北地台相毗邻。

其地质基础形成于67亿年前的晚震旦纪,在中国北方震旦亚代古地理中属内蒙古陆,地层类型为:

(一)元古界震旦系白云鄂博群地层。为全境最古老的一套沉积浅变质岩系,有七个岩组。

该地层下部为浅灰、浅棕黄色白云母、石英石、含石榴石变质砂砾岩、灰黑色碳质板岩和石墨板岩,主要分布在大拉子乡、十八顷镇(包括原范家村乡)和原四台坊子乡等地,厚度为8000米左右。

中部为浅灰色变质砂岩、千枚岩、黑色板岩、灰黑色结晶灰岩、硅化灰岩等,主要分布于大拉子、大南坊子、原范家村、三面井、大黑沙土、西井子、原二道洼、大库伦、格化司台、原章毛勿素等乡(镇),厚度约4000米左右。

上部为灰色石英石、板岩、云母片岩及结晶灰岩,主要分布在西井子、格化司台、卯都、原八股地等乡(镇),厚度为3000米左右。

就浅变质岩系出露情况看,该地层呈现出从南向北、沉积时代由老渐新的展布趋势,总体产状以40°~60°的倾角向北倾斜。

(二)古生界二迭系地层。为结晶灰岩、灰色变质砂岩、灰白色砾岩及安山玢岩、凝灰岩等构成,岩层出露较少,仅在西井子镇偶有见之,整体厚度为800米左右。

(三)中生代侏罗系地层。为浅灰色安山岩、灰白色凝灰岩、砂岩、矿砾岩等组成,零散分布于西井子、原二道洼、屯垦队、大黑沙土等乡(镇),地层中夹有煤线。

(四)新生界第三、第四系地层。

第三系地层下部为灰色砂岩、砂砾质岩夹煤线和致密状、气孔状玄武岩等,主要见之于三虎地、原高勿素、原章毛勿素等乡。上部为红色、杂色粘土夹砂砾层,分布广泛,以县城至十八顷镇一线以南的盆地中比较集中,厚度为800米左右,夹有硅藻土矿。

第四系地层成分为冲击、洪积沙砾粘土,主要分布在县城至十八顷镇一线以南的盆地中,厚度小于50米。

二、地质运动

商都县地质构造是伴随全国大型地质构造体系的发展而变化的。主体成陆时间早,期间曾遭受过几次海侵,故在腹背斜褶皱基础中夹有海相地层,但总体上以陆相沉积为主,地层稳定。其特点是大面积缓慢上升,局部沉降。在几次地壳活动中,伴有下列地质运动的岩浆侵入:

(一)海西运动。其侵入岩多为灰白色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、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、肉红色中细粒花岗岩和伟晶花岗岩,见之于三面井、原范家村、玻璃忽镜、屯垦队、原二道洼、大库伦、格化司台等乡(镇)。

(二)印支运动。其侵入岩多为灰色中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、黑云母石英闪长岩等,见之于卯都、原八股地、原章毛勿素等乡。

(三)燕山运动。其侵入岩多为肉红色中细粒黑云钾长花岗岩、黑云二长花岗岩、粗粒似斑状黑云花岗岩等,见之于大拉子、西井子、大南坊子、玻璃忽镜、卯都、原章毛勿素等乡(镇)。

三、山区地质

范围为西北部地区,约占全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二。区内地质构造复杂,构造形态主要为地层断裂,且呈现出近东西向、北东向、北西向三组展布趋势。其中较大的有:大库伦、六台坊子—卯都的东西向断裂,大库伦七台营子—玻璃忽镜付家夭子的西北向断裂。

从古生代奥陶纪开始,该地区出现了此起彼伏的带状隆起,表明这里的沉降活动趋于减弱,地质构造发生了大的变动:

——古生代晚期,受海西运动之影响,在西井子镇、大拉子乡一带造就了明显的裸露褶皱岩层;

——中生代三迭纪末期,北部地区因长时间相对稳定的地台发展,未发生强烈的地质构造变异;

——中生代末期白垩纪,燕山运动导致一些地区地层断裂并伴有中酸性岩浆活动,今大拉子乡南部即有过火山喷发,其侵入岩形成了莹石矿和部分岩脉;

——新生代第三纪,受规模巨大的喜玛拉雅造山运动之影响,伴随着阴山山脉的隆起,该地区地势明显上升,并产生了较大的断裂,由此形成一些近于纬向的挤压带和复式褶皱山脉。其间,北东向、北西向断裂,还引发了裂隙玄武岩岩浆多次喷发;而其余地区则呈现出总体缓慢上升、局部有所沉降的态势,由此形成了低山、丘陵、山间盆地、山间沟谷交错分布的地形;

——新生代第四纪,该地区陆相沉积物覆盖度趋厚,其成分主要是砂石、风尘土、泥沙和黄土等。

四、盆地构造

推有关资料分析推测,察右后旗乌兰哈达—商都县高勿素一带,原为一个深大断裂带的延展,并于新生代发展为大型新华夏构造的凹陷盆地。商都县东南部地区即为其中的组成部分。

该盆地覆盖层由下白垩统、第三纪渐新统和上新统、第四系岩层及燕山期玄武岩组成,内里沉积的有机物和碎屑物厚达500多米以上。到了新生界,这里的湖相地层由北向南逐渐加厚。

相关阅读:

    无相关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