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登录本站!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志书年鉴 > 志书 > 乌兰察布盟志

商都县的个体(私营)手工业

发表时间:2017-08-21 18:55:14来源:《商都县志》 保存打印关闭

随着社会整体不断发育,商都县个体(私营)手工业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兴起。当时,产业层次浅陋,生产能力低下,仅在县城集中了一些为数不多的私营手工作坊。另有一些走街串巷、挑担揽活的“散兵游勇”,以加工维修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赚钱糊口,人们通常称之为“笼匠”、“糊皮匠”、“钉盘瓮”、“毛毛匠”等。这些私营业主和小手工“匠人”,大多来自晋、冀两省和察南地区。民国17年(1928年),县城七台的个体(私营)手工作坊共有翻砂间4家,铁匠炉2家,黑皮坊2家,每个作坊从业人员一般为29人,规模既小,设备、操作亦很简单。

30年代,个体(私营)手工业一度出现了兴隆景象。当时,共有手工作坊52家,从业人员780余人。其生产经营已拓展为烧锅(制酒)、酿醋、制糖、糕点加工、磨豆腐、制鞋、洗染、皮革加工、木器打造、铁器加工、印刷、白铁打制、笼箩、柳编、翻砂、银炉等16个产业,其中烧锅、榨油、木器打造、印刷洗染、铁器制造等5个产业具有一定的规模,业务也比较红火。在资本金拥有上,4户烧锅作坊为旧国币0.9万元,9家油坊为旧国币9.28万元。

日军侵占商都时期,全县个体(私营)手工业作坊中,白、薛、滑、陈“四大醋铺”,郭、赵、刘、姜“四大糖坊”和永泰、万源永、万盛永、裕顺兴“四大缸房”比较出名。但在殖民经济的挤压下,其业务经营每况愈下,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,更不可避免地走向衰微。

本志书文字版本,请点链接:http://116.113.96.251:8080/login.aspx

相关阅读:

    无相关信息